清晨六点,天光微亮,北京某击剑训练馆内已响起金属碰撞的清脆声,一位头发花白、身姿挺拔的老人身着白色击剑服,手握重剑,步伐稳健地向前突刺,收势,转身,再攻——动作行云流水,目光如炬,这位老人名叫李振华,今年70岁,是一名退休机电工程师,也是国内业余击剑圈内小有名气的“高龄剑客”,他的梦想简单而炽烈:代表中国参加世界击剑锦标赛老年组比赛。
“很多人问我,这个年纪为什么还要折腾?我说,击剑让我感觉活着。”训练间隙,李振华擦着汗笑道,他的手掌布满老茧,虎口处有一道明显的勒痕,那是长期握剑留下的印记,五年前,退休后的李振华偶然在社区接触击剑运动,从此一发不可收拾,从最初只是为锻炼身体,到如今每周雷打不动训练五天,每天三小时,他的生活重心彻底转向了这片14米长的剑道。
击剑运动对体能、反应力和战术思维要求极高,年轻人尚觉吃力,对古稀老人而言更是挑战,李振华却迎难而上:为增强腿部力量,他每天清晨负重深蹲;为提升反应速度,对着视频反复研究国际选手的攻防节奏;甚至自费聘请专业教练学习战术,2022年,他首次参加全国老年击剑邀请赛便闯入八强,今年更在华北区选拔赛中夺得男子70岁组重剑亚军。
“年龄从来不是限制,限制人的往往是心态。”李振华的教练徐斌感慨道,“他训练比许多年轻人还刻苦,每一个动作都追求极致,有时为纠正一个弓步角度,他能重复练上百次。”徐斌透露,李振华目前正针对世锦赛老年组规则调整战术风格,重点强化防守反击能力,“他的目标是2025年世界老年击剑锦标赛,我们都在帮他朝这个方向努力”。
国际击剑联合会(FIE)数据显示,近年来全球老年击剑参赛者数量以年均12%的速度增长,70岁以上组别已成为增长最快的年龄段,中国老年体育协会击剑工委负责人表示,国内像李振华这样的“银发剑客”正逐渐增多:“他们颠覆了人们对老年生活的想象,证明体育精神永不衰老。”

然而逐梦之路并非一帆风顺,击剑装备费用、国际赛事报名及差旅成本高昂,李振华每月退休金大半投入其中,却从未犹豫。“家里人也劝过我别太拼,但看到我身体越来越好,眼神越来越亮,他们最终选择了支持。”他指着胸口的国徽图案说,“如果能站在世锦赛赛场上,让世界看到中国老人的精气神,一切就值了。”

体育医学专家指出,击剑运动能显著改善老年人身体协调性和认知功能,但需科学控制强度,李振华每次训练前都严格进行心率监测,训练后接受理疗放松,五年未出现重大运动损伤。“他的自律堪称范本,”队医评价道,“甚至许多年轻选手都该向他学习。”
眼下,李振华正为明年举行的世锦赛选拔赛做准备,他需在全国老年击剑锦标赛中进入前三,才能获得代表中国参赛的资格,训练馆墙上贴着他的手写标语:“每一天都是离梦想更近的一天”,剑尖起落之间,这位古稀剑客的眼中始终燃着一簇火——那是超越年龄的热爱,更是对生命极限的庄严致敬。
(完)







发表评论